close

  記者 王靜
  從國家農業部到重慶農委,都在上個月,對家庭農場出台了新的激勵措施。
  家庭農場之於中國農業的意義,不言而喻,特別是在重慶山地農業的背景下,機械化和規模化有地形限制。
  家庭農場的靈活性與創新,都將成為重慶農業新的增長點。
  這個增長點集中體現在農業產品化上,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三月形成熱潮的採摘草莓周邊游。重慶市場上的草莓大多來自於四川雙流,本地草莓鮮少上市,都是以現場採摘為主,與旅行社、旅游景區、農家樂等合作,打包成重慶周邊游的產品。
  《上游商業周刊》特此對話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群,深度解析農業產品化的意義。
  上游商業周刊:家庭農場的發展之於中國農業來說,是什麼樣的意義?
  胡曉群:家庭農場是未來中國農業發展中,具有主流價值的微觀結構組織。家庭農場的形成,有利於推動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,有利於強化農業的市場約束,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精細化程度,通過組織制度創新帶動農業整體效益的提升。
  上游商業周刊:農村閑置土地變多,家庭農場主與投資者合作,農場主負責種地,投資者負責把握市場風向,提供包裝與銷售,這種模式能不能讓重慶的農業在商業推動下進入一個良性循環?
  胡曉群:短期看,家庭農場主和投資者之間的合作,可以加快農業的市場化進程。
  但是,我們認為,農業的產業屬性還是要求堅持農業的家庭經營,併在此基礎上促進農場主之間的聯合,即逐步形成農業合作經濟組織。城市工商業資本作為投資者進入農業領域,目前確實已經成為一種風尚,但是他們最好不要大規模介入農業生產環節,而應當在農業的產前和產後環節提供農業延伸服務,與農戶形成平等的緊密型經濟合作關係,而不應該異化為農民對資本之間的依附關係。否則,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天然對抗性矛盾,不利於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  上游商業周刊:民間資本進入農業,能不能盤活農村閑置耕地?
  胡曉群:民間資本進入農業領域,與盤活農村閑置耕地沒有必然的直接關係,但是民間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可能形成外溢效益。
  也就是說,民間資本進入農業領域通過促進農業橫向融合和縱向融合,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和新的服務業態,提升農業領域要素報酬率,倒逼農村要素集約、管理集約,提升資源的集約化利用,所以只能說,是從側面促進農村閑置耕地盤活。
  上游商業周刊:現在家庭農場大多開始產品化,種的不僅僅是一種農產品,而是包裝成其他的產品。比如重慶的草莓,基本不在市場售賣,而是作為一種旅游產品,採摘草莓的周邊游,產品化會從哪些方面促進農業產業化?
  胡曉群:家庭農場產品及其服務的多元化,這是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。這種多元化格局的形成,與現代農業多功能化趨勢不斷拓展形成暗合,逐步形成農業領域生產、生活和生態融合化發展趨勢,更有利於推動農業領域資產回報率的提升。
  上游商業周刊:您覺得像重慶採摘草莓周邊游這樣的產品,能讓農業有更多延展性嗎?
  胡曉群:從趨勢上分析,這種融合化發展趨勢,將通過兩種融合化發展的基本路徑實現。
  一是農業產業鏈上、中、下游之間的縱向融合;二是農業本體產業與農業關聯產業之間的橫向融合實現。縱向融合的外在表現,通過農業生產、加工和銷售等環節的整合,逐步形成集規模化經營、產加銷一體化和貿工農一條龍的農工商綜合體;橫向整合的外在表現是促進了農業與農村一、三產業之間的融合,催生新的產業形態,引致農業要素報酬率的大幅攀升。
  上游商業周刊:這種融合對於農業有哪些意義?
  胡曉群: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呈現歷史性變化:一是由原來單純的種植業和養殖業,開始向產前、產後等產業部門快速推進;
  二是中國農業主體的經營方式呈現歷史性的變化,由單純承擔農產品的供給功能,和為工業部門提供原料的產業部門,向“產加銷、貿工農”一體化方向邁進;
  三是在產業結構急劇演化的過程中,中國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結構也出現了歷史性分野,由單純在種養業內部,向產前、產後等涉農行業內部以及非農產業門類轉移;
  四是農業科技的貢獻率快速提升,以提升土地產出率、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為主要內容的,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獲得了持續的提升。這種融合,是這些變化的集中體現。
  上游商業周刊:農業產品化時,應該註意哪些問題?
  胡曉群:農業產品化或者新型服務方式的創新,要結合當前城鄉居民的生活需求,力爭向市場提供安全、健康和滿意的產品或者服務。
  重慶農業是典型的山地農業特點,立體氣候明顯,必須結合當地資源稟賦條件和氣候條件,走精細化、生態化的發展路子。  (原標題:農業產品化與現代農業多功能化的契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jjuixpdf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